🎧 所听
这周最触动我的节目 🎧《知行小酒馆》E204 - 我和我人生中的第一个10万 这期节目邀请了五位背景各异的听友,分享了他们赚到人生中第一个十万元的不同经历与心路历程,探讨了金钱背后的意义。第一个听友的来源是参军津贴 + 多年压岁钱。她的经历比较有意思,在大学读土木工程然后因为不喜欢专业选择参军并且到了最远的边疆,回来继续读书转到了法律专业,并且去到香港做交换,很好的践行了人生折腾的历练,可以一直寻找自己热爱的事情。第二个听友是在2018年抓住小红书博主的风口,3个月赚到10万,迅速“报复性消费”购买奢侈品,账户只剩7000多元后开始反思。从消费主义中醒悟,转向“报复性储蓄”。她提出“三分钟热度就有三分钟收获”,每个“三分钟”都能组成热辣滚烫的人生。第三位是程序员高中倒卖汽车模型积累本金,大学炒股(曾经历连续跌停,体会到“凭运气赚的钱会凭实力亏掉”)。更愿意为体验(如摄影、旅行、为女友制作画册)花钱。钱是手段而非目的,应用于拓宽人生体验和支持热爱的事情。第四位在外贸工作13年,从月薪1600元靠节俭和加班稳步积累。同样也发现“钱变多了,但生活并未改变”,甚至感到匮乏,渴望改变但缺乏勇气,代表了许多普通人的常态。最后一位是我觉得最传奇的一位,她在22岁时为母亲背负了30万元债务。还债方式:同时打多份工(酒吧服务、数据分析、卖螺蛳粉、考研咨询等),每天只睡4小时,极度拼搏。“先活着,再想办法”。她认为在任何困境下,都以解决问题为第一优先,技能和真诚是赚钱的关键。 最后升华了一句话:还清债务就如同存钱。她信奉“君子不器,成己达人”(君子不局限于一种才能,成就自己也帮助他人)。她的故事充满了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 所看
看了一本让人极度放松的散文《遥远的向日葵地》正是这样一本拥有粗粝土地般厚重力量,却又能在瞬间击中人心最柔软处的作品。李娟的文字有一种魔力,她笔下那片遥远、荒芜的土地,和土地上那个鲜活、坚韧、甚至有些“彪悍”的母亲形象,构成了文学世界里独一无二的风景。 她写苍茫的戈壁、狂暴的风沙、无边的寂静,却总能从中提炼出一种诗意的、近乎哲思的美感。那种美不是精致的、易碎的,而是磅礴的、充满生命力的。她写一株葵苗的挣扎,写一条狗的忠诚,写夜晚的星空,都带着一种沉静而深邃的观察。那位四川母亲,仿佛是从阿勒泰的戈壁滩上自然生长出来的生命。她勤劳、乐观、泼辣、充满生活的智慧,与天地搏斗,与鸡鸭鹅狗“斗智斗勇”。她的形象如此饱满,她代表了人类最原始、最顽强的生存欲望和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本身,就是对抗荒芜最强大的力量。 她在最“荒无人烟”的地方,挖掘出了最丰沛、最动人的情感。 那片向日葵地,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远方,更是文学意义上的一种象征。它象征着希望、耕耘、等待与收获,也象征着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伟大。我们被感动,不仅仅是为了一段异域故事,更是为了一种普世的、关于“生存”与“生活”的共鸣——无论环境多么艰苦,人总能找到绽放的方式。
在遥远的北疆,有一片土地和一群人,他们的生活如此具体、如此艰辛,却又如此浪漫、如此充满尊严
🧠 所想
开始尝试录制并且剪辑发布了自己的播客,也是因为听了一期播客 “交流是在寻找可能性。” #播客/知行小酒馆 E203 对话刘莘:一个哲学教授的多重人生,和他眼中的「可能世界」 所以叫来了朋友开始对话,记录,碰撞,产生新的可能性。听到了自己的声音,发现说话是一个难事,口齿不清,结结巴巴,口癖不断。开始理解了什么事一口唾沫一个钉子,说话要深思熟虑才能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