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点
自由并非远方,而是停止复制别人定义的成功;人生没有必修课,只有自选的人生支线。
收听执行小酒馆《E196 对话曹丰泽:只要不饿死,人生没有必修课》
我们唯一的成功,就是不把自己的成功定义为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这就是我最大的成功,我认为自己非常成功。 恰恰相反,我认为一个在世俗意义上很成功的人,在 2025 年这个时代,可能恰恰没有资格去探讨我们现在面临的这些价值问题。我说的“没有资格”,并不是说他不配或者怎么样,而是他意识不到我们现在能意识到的这些问题。因为他理解不了,他不会理解为什么现在的孩子不像他们那个时候那么努力,为什么不奋斗,为什么选择躺平。
这里有一个知乎特别有意思的回答,问题是这样的:“为什么大家都说人生的容错率大到无法想象?”回答是:“你的本质就是一只智人,你今生来到这个世界上,真正的主线目标只有一个:“想办法找到一个不会流失热量的栖息地,然后每天搞到2000大卡的热量进账,剩下的都是你自己探索的支线”
这个说法不是在倡导躺平,是让你知道你所作的其他事情就像RPG里面的支线任务一样失败了而已,并不会有什么影响,人生贵在体验。
🎧 所听
- 《136.银行理财还能怎么买?》起朱楼宴宾客
- 《E196 对话曹丰泽:只要不饿死,人生没有必修课》知行小酒馆
📚 所看
- 《春》村上春树
因为较之生之艰难,在这上面寻求意味的确太轻而易举
🧠 所想
还是要提一下观察到的事情,读者为什么老是会对作品当中的人物进行道德审查呢?出于什么目的?